近日,武漢跑出一個超級隱形冠軍:長進光子,啟動創業板 IPO。
說通俗點,長進光子的核心業務特種光纖(摻稀土光纖),它做 " 激光產業鏈的關鍵材料 " ——,就像激光設備的 " 能量核心 ",能把普通光變成超強的激光,像 " 光刀子 " 一樣切割鋼板、焊接汽車零件等。同時,它也是導彈制導乃至癌癥光動力治療的底層支撐。
2024 年,該市場全球規模突破 28 億美元,但十年前中國廠商份額不足 5%。而目前,國產廠商份額已經突破 35%(國內)。
長進光子,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創業的。其董事長是武漢理工大學、中科院的校友:李進延。此外,他還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這個卡脖子賽道,長進光子是怎樣成長起來的?特種光纖賽道,還有哪些新興機會?
01
1972 年出生的李進延,目前擔任公司董事長。他本科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后獲中科院某研究所博士學位。
2001 年起,他先后在烽火通信、烽火藤倉光纖擔任高級研發工程師、研發部經理,親歷國內光通信產業對國外特種光纖的依賴之痛:高功率摻鐿光纖等關鍵材料不僅采購價高,還常因國外出口管制、審批流程繁瑣導致供貨延誤。
2008 年,李進延入職華中科技大學,以教授、博士生導師身份聚焦特種光纖研究,主持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
2012 年,長進光子成立,2020 年李進延接過董事長重任,推動技術產業化落地:他主導受讓華中科技大學 6 項核心專利,搭建從石英管材加工到光纖成品測試的全鏈條工藝體系,帶領由 12 名博士組成的核心團隊,攻克團簇抑制、模式不穩定閾值控制等關鍵技術。
創業早期,公司主要深耕特種光纖,其中的核心是摻稀土光纖。這類光纖是光纖激光器、光纖放大器和光纖激光雷達的關鍵元器件。
例如,在工業切割中,它能把普通光變成超強的激光,像 " 光刀子 " 一樣切割鋼板、焊接汽車零件等。
2024 年,公司總收入有超 54% 來自先進制造領域,而這一部分幾乎全部依賴摻鐿光纖。
02
特種光纖行業的演進,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起初依賴國外壟斷供給,隨后國產廠商起步試水,如今則進入 " 規模化替代 " 階段。
行業趨勢顯而易見:國產廠商不斷追趕,并在細分賽道實現突破。
報告期內,公司收入增速保持在 30% 以上。2022-2024 年主營業務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 33.07%。這背后,先進制造(如激光切割、焊接)、光通信(400G 傳輸網建設)、國防軍工和醫療健康等新興需求是主要支撐。
新的需求爆發點也在形成。比如光通信領域,隨著數據中心和超高速網絡建設,摻鉺光纖、摻鉺鐿光纖的需求量快速上升。此外,測量傳感和激光雷達市場也開始放量。
從國際對比看,國外廠商的起步更早,長期占據高端市場。但隨著銳科激光、創鑫激光等大客戶逐步選擇國產光纖,國內廠商的市占率快速提升。
目前,國內格局已經初定。據招股書,中國特種光纖行業較為集中,2023 年,頭部生產廠商長飛光纖、武漢睿芯、長進光子、烽火通信和長盈通占據 35% 的市場份額。
財務具體表現上,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 1-3 月(報告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1.08 億元、1.45 億元、1.92 億元、4472.99 萬元;凈利潤分別為 3678.17 萬元、5465.65 萬元、7575.59 萬元、1518.27 萬元。
03
對特種光纖行業新玩家而言,未來增長機會集中在兩點:新興需求爆發與技術迭代升級。
激光雷達是最明確的新興風口,2025 年全球市場規模已超 120 億美元,車載與低空探測場景需求激增。當前國內激光雷達廠商用的保偏摻鉺鐿光纖、抗振特種光纖,40% 依賴美國 Nufern 等進口,國產化缺口顯著。
新玩家若能突破 - 40 ℃至 85 ℃寬溫穩定性、低偏振串擾(≤ -25dB)等技術,可快速切入禾賽、速騰等頭部供應鏈,搶占替代空間。
其次,AIoT 與智能制造升級則拉動光纖放大器和高性能傳感器需求。
一方面,400G/800G 光傳輸網建設催生超低損耗光纖需求,國內僅少數企業能量產,新玩家突破石英提純(純度≥ 99.9999%)技術即可切入運營商集采;
另一方面,工業設備監測、新能源電池熱失控預警等場景,需要耐高溫、耐疲勞的定制化光纖傳感器,這類產品進口價是國產價的 2-3 倍,技術落地后利潤空間可觀。
技術迭代上,新玩家還可探索原材料創新,比如國產高端石英管材、耐溫光纖涂料,打破 68% 進口依賴的現狀,從產業鏈上游建立差異化優勢。
來源:鉛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