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國內人形機器人新勢力星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入駐浙江寧波前灣新區的落戶儀式在寧波隆重舉行。
寧波前灣新區黨工委委員、組織部部長胡建東,宏潤建設董事長兼星際動力董事鄭宏舫,矩陣超智創始人張海星出席發布會并發言。
寧波海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宏女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機械工程教研室副主任陳思魯、星際動力董事長李宜安女士、星際動力董事總經理徐紀學、宏潤建設總經理李劍彤、宏潤建設董事尹芳達、宏潤建設財務總監黃全躍、宏潤建設副總裁毛正、宏潤建設副總裁吳谷華、宏潤建設董秘薛鋒等嘉賓在現場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星際動力在寧波前灣新區正式啟航
星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由國內基建領域的領導者宏潤建設與人工智能先鋒企業矩陣超智共同創立。其中,宏潤建設持股60%,矩陣超智持股40%,雙方將傾力合作,毫無保留投入全部資源,在星際動力現有技術積累與突破的扎實基礎上,推動技術躍升,最終目標是讓人形機器人,不再是科幻電影里的故事,而是能真正走進工廠和現實世界,為社會創造價值,與人類協作的伙伴。
胡建東代表寧波前灣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向星際動力表示最熱烈的祝賀。胡建東在講話中表示,熱忱歡迎更多像星際動力一樣,擁有核心技術和遠大夢想的科創企業入駐前灣。“今天不僅僅是一場新產品的發布會、新公司的啟動儀式,更是一次對人類未來圖景的生動描繪。從宏潤建設的堅實基業,到矩陣超智的智能內核,再到今天星際動力的雙足探索,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一股源自前灣新區這片創新創業熱土的‘星際動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激情,澎湃而出。”
宏潤建設董事長鄭宏舫在發言中表示,宏潤建設是一家大基建領域的上市公司,在建筑行業沉淀了三十多年,取得了一定成績。宏潤建設從創業起,就極其重視對高新技術的探索與應用,在盾構機領域是國內的先行者,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制造能力,在鞏固傳統建設同時,積極拓展新基建,宏潤已連續14年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宏潤建設一直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幸運地發現了一塊璞玉,就是張海星先生領銜創立的矩陣超智,雙方決定共同創立星際動力,聚焦研發和制造人形機器人。”鄭宏舫對星際動力的發展充滿信心,“這是宏潤建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創業,我們感到前所未有地興奮。”
矩陣超智創始人張海星重點分享了不一樣的技術力量,從多個方向進行了解讀,特別是三大突破:第一項突破,是造出了“更像人”的雙手; 第二項突破,賦予了機器人“能看會聽能說、自主操作”的具身智能大腦; 第三項突破,找到了“大規模普及”的金鑰匙。
每一項突破,都與張海星對人形機器人獨特的哲學理念密切相關。
星際動力致力于打造物理世界的通用AGI人形機器人,不想只是站在AI浪潮前講故事, “我們有能力做出與FigureAI、Optimus一樣,能干活、能復制、能交付的真正機器人。”
因此,第一項突破中的靈巧手與可以搭積木組合的關節系統應運而生。張海星團隊研發的靈巧手,有22個主動自由度+5個被動自由度,可以主動活動,不像工廠里的機械夾抓,它更像人類的手,既能穿針引線,也能靈巧地使用工具,這雙靈巧手正是實現精細作業的前提。更為獨特和全球領先的設計,是他們將負責直線運動和旋轉運動的關節,像搭積木一樣組合在了一起,好處顯而易見,就像人的膝蓋更適合前后彎曲承重,而手腕更適合靈活轉動,“我們這個設計,讓機器人既有了大力士的承重能力,又具備了體操運動員般的靈活性。”這已經與國內許多做半尺寸、無靈巧手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形成了顯著代差。
張海星一直認為,真正決定人形機器人能否順利落地的,正是類似上述繁復枯燥,卻必須精益求精的部件設計與工程實現。

矩陣超智創始人張海星出席發布會
在張海星的理解中,人形機器人應該能聽懂“人話”,用戶通過自然語言就可以順暢使用,無須輸入復雜的代碼。為此,星際動力將賦予了機器人“能看會聽能說、自主操作”的具身智能大腦。更關鍵的是,需要把這個大腦分成兩部分:一個負責思考規劃的云端大腦,就像人的司令部;一個負責精準執行的本地小腦,保證動作毫秒不差。
“這套高度智能的自研系統,讓我們把最核心的控制代碼從幾十萬行精簡到了3000行以內——代碼越少,意味著出錯的概率越低,系統越穩定、越可靠。”張海星認為,“這是我們能實現大規模量產的關鍵。”
除了技術,張海星對人形機器人的產品與戰略也有獨特思考。在他眼中,未來的機器人不應該是個昂貴的定制藝術品,而應該是能像樂高積木一樣,根據不同任務自由組合的標準化產品。
星際動力的第三個突破與此相關。為了實現可以自由組合的標準化產品,張海星帶領團隊獨創了“硬件抽象層”,實現了軟件和硬件的解耦。這就意味著,星際動力產品的系統可以兼容不同供應商的零部件。
未來,可以像選配電腦一樣選配機器人。例如,服務物流場景可以選擇強負重腿和抓取型手;如需做精密裝配,就換上高精度靈巧手。
張海星表示: “這徹底解決了機器人造得起但用不起的規模化難題。”
星際動力團隊的獨樹一幟,源自張海星對人形機器人行業深刻的理解與洞察。作為唯一一個接受馬斯克邀請、面試的中國高管,張海星對科技產品有著天然的敏感性。
張海星團隊是國內唯一來自特斯拉機器人原班人馬的創業團隊,自帶完整的特斯拉機器人研發經驗。從產品設計、模型算法到機體工藝全覆蓋,團隊擁有構建人形機器人軟硬件全棧技術生態。
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著力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具身智能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政策支持給人形機器人創業者帶來了極大的信心。
人工智能帶動的產業革命正風起云涌,著名的科技投資經理凱茜·伍德認為,人形機器人將是“所有人工智能領域中最大的”機遇。機器人領域蘊含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將廣泛應用在工業和服務業中。這給以星際動力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創新企業帶來了發揮才智的巨大空間,星際動力有望成為下一代科技獨角獸企業,成為中國新質生產力的最新代表。
星際動力的野心不止于成為偉大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它們還試圖打造一個具身智能生態,就像英偉達等企業做到的那樣。“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機器人產品,更是一套智能平臺+解決方案。”在張海星看來,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不是單打獨斗,而是生態共贏。
據張海星透露,星際動力計劃在2026年實現量產,并在兩三年內將單臺機器人的價格,控制在C端用戶都消費得起的水平。這背后,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超數千臺的意向訂單在支撐。
人形機器人不僅會改變工業的生產方式,更將重塑人類存在的基本邏輯。就像凱茜·伍德說的,誰不想擁有一個人形機器人陪伴左右?
“我們堅信,與宏潤建設的這場戰略攜手,將不止于打造一個產品,更是要在寧波打造一個智能機器人的產業新高地,共同開啟智能機器人賦能傳統產業升級的黃金十年。”張海星最后強調。
星際動力落戶寧波前灣新區,打開了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嶄新一頁,未來的齒輪從現在開始轉動,一切才剛剛開始。

星際動力入駐寧波前灣新區,嘉賓被人形機器人產品吸引
發布會上最大的驚喜,是星際動力旗下第一款人形機器人Star Dynamics星際1號正式亮相,完成處子秀,成為全場嘉賓與鏡頭的焦點。Star Dynamics 星際1號現場展示了出眾的智能能力。Star Dynamics星際1號先是自主行走,安全平穩順暢地登上舞臺,隨后侃侃而談,自然流暢地完成了一場脫口秀。
隨后,張海星與Star Dynamics星際1號進行了隨機互動,通過自然語言指揮,Star Dynamics 星際1號展示了一次“看到-思考-行動”的演示,快速絲滑回答了問題,出色完成了指令,證明了自己“能看、會聽、能說,自主操作”的具身智能能力。
關于未來,星際1號說:“期待共同探索智能邊界,創造一個人機共生的未來。屆時我們機器人已深度融入人類社會,成為智慧、協作、有溫度的伙伴。”
正如今天發布會的主題一樣:星際動力,勇闖前人未至之境。

人形機器人Star Dynamics星際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