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場和家庭涇渭分明,到把家庭變成事業的依托,這是李梓夢過去四年做到的事情。
和大多數媽媽一樣,她的手機屏保也是孩子 —— 五歲的兒子在旁邊搭積木,三歲的女兒抱著玩偶依偎在腳邊。這張照片拍攝的是她生活中的一個普通瞬間,但也是李梓夢最幸福的時刻。
看似尋常的畫面里,藏著一位女性四年間的人生蛻變。從閉門歇業的線下服裝店老板,到月銷 20 萬的私域電商達人,她用手機在柴米油鹽的生活里搭起了屬于自己的事業橋梁。
私域電商點燃新事業
2021 年,李梓夢的服裝店面臨生存危機,彼時她懷著二胎,商場業態調整讓原本就客流稀疏的店鋪難以為繼。
“那時候挺著肚子打包最后一批庫存,想著以后可能就要專心帶娃了。” 就在這個時候,她無意間從朋友那里知道了私域電商這個新鮮事物。
“朋友圈也能賣貨?”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點開了朋友發來的平臺鏈接,一下子就被商品價格吸引。“同款護膚品比代購便宜三成,童裝更是劃算。”
更讓人心動的是,平臺提供的貨源涵蓋衣食住行,正好能對接她經營服裝店積累的客戶資源。
她敏銳地嗅到了商機。
第一個月試著在朋友圈分享賣貨,李梓夢賺了 3600 塊,“相當于在縣城里一個月的工資。”
這筆意外之財讓她重新燃起斗志。她更沒想到,年底平臺還給她發了一萬多元年終獎,她拿著這筆錢給全家買了新衣服,“老公說我比以前眼里更有光了。”
生完二胎的那個冬天,李梓夢做出了大膽決定:重開服裝店。
但這次她要走 “線上社群 + 線下體驗” 的新模式,“實體店面不追求客流量,主要用來展示樣品、處理庫存,白天孩子上學后,我就能專心運營社群。”
這種全新的經營方式,讓李梓夢贏得了眾多顧客。顧客在店里摸到純棉童裝的質感,掃碼進群后就能看到更多款式;社群里下單的護膚品,也能在到店自提時順便試穿新款連衣裙。
從一單生意到一群朋友
在李梓夢的微信里,存著過去幾年和幾百位顧客的聊天記錄,“私域生意做的不是一錘子買賣,是把每個客戶當成朋友來維護。”
為了弄清楚用戶喜歡什么,她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花一小時研究后臺數據。
系統會顯示誰經??赐b、誰總買進口零食,她就針對性地分享內容。
這種以心換心的經營哲學,讓李梓夢站穩了腳跟,很多顧客搬家了,還堅持在她這里下單。
信任也帶來了回報,她的銷售額在水漲船高,最高的時候一個月銷售額超過 20 萬。在當地,這樣的收入相當可觀,生活質量遠超過去。“以前買件羽絨服要猶豫半個月,現在給孩子買進口奶粉眼睛都不眨。”
不僅是物質生活在提升,在精神層面,她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在家工作既不用每天通勤,還能照顧家庭,丈夫和婆婆也非常支持她的工作,這讓她能夠全身心投入這份事業。
2025 年,李梓夢定下了一個新目標,希望收入比去年增加 30%。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她計劃拓展新資源,特別是在線下獲客方面有更多打算。除了利用自己原本的店鋪場地開展活動,她也開始擺起攤位,用這種更接地氣的方式鏈接更多用戶。
她甚至開始學習剪輯短視頻,“想把選品的過程拍下來,讓大家看到我是真的在用心挑東西。”
2025 年是李梓夢轉型的第四年,她依舊激情滿滿。
這個曾經迷茫的母親,如今正在私域電商的沃土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春天。正如她常說的:“女人的戰場從來不止廚房和育兒室,電商事業也是我們綻放光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