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啤酒行業的競爭硝煙依然彌漫。
上半年,國內啤酒企業迎來業績修復窗口期。上市酒企披露的中期財報顯示,多家頭部及區域啤酒企業實現營利雙增,整體呈現 " 多數回暖、少數承壓 " 的分化格局。
頭部企業的市場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華潤啤酒(00291.HK)、百威亞太(01876.HK)、青島啤酒(600600.SH)以超 200 億元營收規模穩居行業前三,重慶啤酒(600132.SH)、燕京啤酒(000729.SZ)緊隨其后。據統計,這五家啤酒廠商上半年合計營收超 840 億元,繼續瓜分中國啤酒市場近九成份額。
不過,業績回暖并未讓啤酒巨頭們高枕無憂。受現飲渠道疲軟、消費觀念轉變等因素影響,啤酒行業已步入市場收縮與存量時期,增長天花板逐漸顯現。
2025 年,啤酒行業的戰場更顯喧囂。一邊是五糧液、珍酒李渡等業外巨頭扎堆 " 染啤 ",另一邊,面對增長瓶頸,啤酒巨頭們轉頭盯上了其他賽道。
一、華潤啤酒 " 登頂 ",燕京半年賺了去年一年的錢
受線下餐飲消費疲軟、極端天氣等多重因素沖擊,去年啤酒行業整體業績陷入普遍下滑。進入 2025 年,行業整體雖迎修復期,但并未呈現全面回暖。
上半年,TOP5 啤酒企業格局生變。華潤啤酒在營收上實現對百威亞太的超越,前者期內營收達 239.42 億元,同比增長 0.8%;后者營收 31.36 億美元(折合約人民幣 223 億元),同比下跌 5.6%。
百威亞太業績下滑主要受中國市場拖累。作為百威亞太第一大市場,中國市場貢獻了超 70% 的業績。上半年,百威亞太中國市場銷量同比減少 8.2%、凈收入同比減少 10.2%,延續去年下滑趨勢。
另一外資控股的啤企重慶啤酒也出現下滑。重慶啤酒由排名全球前三的啤酒公司丹麥嘉士伯集團控股超 60%,旗下除了重慶、山城、烏蘇等本地品牌,還囊括嘉士伯、1664 等國際品牌。
上半年,重慶啤酒請來吳磊、范丞丞等明星代言,賺足了眼球,但營收仍微弱下滑 0.24% 至 88.39 億元,凈利潤減少 4.03% 至 8.65 億元。2024 年,重慶啤酒營收被燕京啤酒反超,行業排名降至第五;2025 年上半年,重慶啤酒以近 3 億元營收優勢暫回第四,下半年業績將決定其能否穩住位次。
作為近兩年的行業 " 黑馬 ",燕京啤酒保持高增速,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 6.37% 至 85.58 億元,歸母凈利潤大增 45% 至 11.03 億元,超過 2024 年全年 10.56 億元的歸母凈利潤。
上述這種排位變動,折射出啤酒國際巨頭與本土品牌攻守易位的新競爭格局。
過去,以百威亞太、嘉士伯等外資啤酒在華強勢發展,尤其在高端啤酒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本土啤企發力高端化與并購重組,外資品牌優勢逐漸削減。
從財報可見,上半年多家本土啤企中高端產品銷量快速增長。華潤啤酒喜力、紅爵銷量同比增長 20%、100%;燕京啤酒的中高檔產品營收同比增長 9.32%;青島啤酒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同比增長 5.1%。與之對比的是,重慶啤酒高端產品僅同比增長 0.04%。
二、嘉士伯們非即飲渠道落后,本土啤企抱緊線上大腿
對非即飲渠道的滲透,成為業績分化的另一關鍵因素。
酒業分析師蔡學飛對時代財經指出,高端化戰略執行力、渠道轉型速度及成本管控能力的差異決定著當前啤企業績走向。其中,百威亞太和重慶啤酒等外資背景企業因過度依賴傳統即飲渠道、渠道轉型滯后,疊加餐飲萎縮等因素,導致業績下滑明顯。
百威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鄧明瀟在近期業績交流會上直言,中國市場二季度表現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核心原因是百威側重的現飲渠道(餐廳、夜場等)疲軟,需重新平衡現飲與非現飲渠道布局。
百威亞太首席財務官 Ignacio Lares 透露,目前非即飲渠道占百威亞太中國市場約 50% 的生意,而行業平均水平約為 60%,差距顯著。
本土巨頭則加速抱緊歪馬送酒、山姆、美團等新零售渠道。
今年 3 月,華潤雪花啤酒與美團旗下歪馬送酒達成戰略合作,一季度還推進與山姆的合作,共同打造紅獅、黑獅果味啤酒。中期財報顯示,華潤啤酒上半年線上業務和即時零售業務整體 GMV 分別同比增長接近四成和五成。青島啤酒也在財報中提及,上半年強化閃電倉、酒專營等新業態布局,即時零售交易額連續 5 年快速增長。
外資控股啤酒企業也在加快對非即飲渠道的布局。重慶啤酒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關注到即時零售良好的成長趨勢,將積極發力非現飲渠道,并設立 " 即時零售作戰單元 "。百威亞太 Ignacio Lares 則披露,在廣東地區百威正與批發商合作投資,提高非即飲銷售團隊的人員數量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以來,不少啤酒企業迎來關鍵變動,涉及內部組織整合、管理層換帥等。
其中,華潤啤酒、珠江啤酒先后完成董事長換帥,百威亞太迎來首位中國籍 CEO,蘭州黃河則在去年底終結了持續多年的股東內斗,重啟新篇章。而目前,重慶啤酒仍深陷與參股公司嘉威啤酒的利益糾葛。
三、業外忙 " 染啤 ",啤酒巨頭賣起了飲料
啤酒行業排位戰正酣之時,白酒名企與零食大戶們卻盯上了這一行業。
8 月,珍酒李渡董事長直播推出首款高端精釀啤酒產品 " 牛市 ",定價 88 元 / 瓶;隨后宜賓五糧液仙林生態酒業推出中式五糧精釀啤酒 " 風火輪 ",建議零售價 19.5 元 / 罐。更早前,河南零食品牌好想你推出紅棗味啤酒,安徽堅果巨頭三只松鼠也上線了 " 孫猴王 " 精釀啤酒。
然而,當下啤酒行業已進入縮量時代," 圍城 " 效應顯現。" 啤酒行業是國內市場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 燕京啤酒在財報中直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 1904.4 萬千升,同比下降 0.3%。2024 年,食品飲料工業協會數據亦顯示,啤酒行業營業收入減少 5.7%,是食品飲料行業中唯一下滑的品類。
在此背景下,啤酒企業一邊在存量市場堅守地盤,一邊跨界尋找新增長。
據時代財經梳理,上半年多家頭部啤企發力新品類擴張,切入汽水、能量飲料等賽道。3 月,燕京啤酒推出獨立汽水品牌倍斯特嘉檳,并邀大張偉擔任品牌代言人。
該新品被認為對標國產汽水大窯。有網友就指出,倍斯特的玻璃瓶裝設計與大窯相似,另據新聞報道,倍斯特汽水終端渠道供貨價約一箱 27.5 元,折合 2.3 元 / 瓶,低于以性價比著稱的大窯。
燕京啤酒曾在回應投資者時稱,布局汽水是瞄準餐飲終端非飲酒消費者的無酒精飲料需求;在半年報中則提到,倍斯特的推出標志著公司構建 " 啤酒 + 飲品 " 雙輪驅動格局,補齊商業版圖、完成戰略卡位。上半年,燕京啤酒包含倍斯特汽水在內的飲料產品貢獻營收 8301.5 萬元,同比大漲 98.69%,不過目前在總營收中占比不到 1%。
重慶啤酒同樣在加碼飲料業務,繼去年底推出大理蒼洱汽水后,今年 4 月上線天山鮮果莊園橙味汽水,5 月烏蘇啤酒推出首款能量飲料 " 電持 "。中期業績會上,重慶啤酒財務副總裁陳偉豪指出,兩款產品 " 市場反應非常好 ",公司將繼續探索飲料賽道。
9 月 4 日,蘭州黃河也公告稱,通過設立合資公司蘭州黃河(重慶)飲品有限公司、收購義旺果汁股權,以加強對飲料行業的業務拓展,培育新利潤增長點。
除跨品類布局外,茶啤、果啤成為啤企競逐的風口。青島啤酒在上半年推出了櫻花味白啤、草莓西柚精釀等精釀新品;在華潤啤酒業績會上,亦擺放了暴打檸檬風味拉格啤酒等新品。
蔡學飛對時代財經指出,啤酒的倉儲、物流、終端網點等渠道資源與飲料適配性較高,啤酒企業覆蓋全國的經銷商網絡及餐飲、商超終端可直接復用,降低新品類渠道拓展成本;且多數啤企具備汽水等飲料的生產工藝條件,切入成本較低,具備一定競爭優勢。
時代財經注意到,多家啤酒企業在跨界中注重對原有渠道銷售資源的利用。重慶啤酒的飲料新品便優先在優勢市場試水,如 " 電持 " 在新疆鋪貨,利用的是烏蘇啤酒在新疆 2.5 萬家零售終端;燕京啤酒則通過啤酒經銷商將倍斯特汽水推廣至全國各地。
不過,不同細分品類在品牌調性、消費群體及場景及渠道適配存在差異,無法完全照搬。
華潤啤酒 CEO 趙春武在業績會上便坦言," 啤白融合 " 目前第一階段合作較為淺層,僅停留在將啤酒經銷商介紹給白酒項目公司的層面,且部分啤酒經銷商所經銷白酒的檔次、香型與金沙酒業需求不匹配等,以致近兩年渠道融合效果未達預期。
2025 年,啤酒行業還有硬仗要打。
來源:時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