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上過四年小學,借高利貸搞研發,寧波父子兩代人將一家塑料小廠 " 折騰 " 成 252 億行業龍頭。
近日,來自浙江寧波寧海縣的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雙林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雙林股份 ")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一旦在港股上市,雙林股份將形成 "A+H" 股的格局。
雙林股份的產品覆蓋座椅驅動器、輪轂軸承、電驅動系統等核心零部件,這些產品解決汽車的傳動、驅動和裝飾問題,比如 HDM 讓座椅電動調節更順滑,輪轂軸承讓輪子轉動更穩,新能源驅動讓電動車跑得更遠更省電。
資料顯示,雙林股份座椅水平驅動器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國內第一。
近年來,雙林股份沒有停留在汽車產業鏈的舒適區,而是把多年積累的傳動技術延伸到了機器人關節這一新興領域,研發行星滾柱絲杠等核心部件。無論是汽車座椅的舒適體驗,還是未來工廠和家庭里的機器人助手,背后都可能有雙林的身影。
雙林股份于 2010 年 8 月 6 日在深交所上市,截至 2025 年 9 月 26 日收市,總市值為 252.53 億元。
01
雙林股份創始人叫鄔永林。
1955 年,鄔永林生于于一個漁民家庭,家境貧寒。他僅讀了四年小學便被迫輟學,每天凌晨三四點騎自行車到市里賣海鮮,幫補家用。
這種早期經歷磨煉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
1987 年,鄔永林用全部積蓄 2000 元創辦了寧海塑料制品廠。當時這不過是一個僅有 10 余人的家庭作坊,為寧波洗衣機廠加工泡沫墊片,業務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轉折點出現在電子工業部組織的一次 " 比武 "。當時,中國大部分彩電配件依賴進口,電子工業部在全國尋找有能力生產彩電心臟部件―――回掃變壓器塑料骨架的企業。圖紙設計好了,但找不到一家企業能在短期內開發出高質量的模具,鄔永林接下了這個挑戰。
他迅速從上海、昆明聘請了 5 名高級模具技術人員,并從銀行貸款,甚至不惜借高利貸來投入研發。經過兩年艱苦攻關,1989 年夏天,工廠終于成功開發出模具,生產的產品與樣品幾乎無異。
寧海能生產可替代進口的高壓回掃變壓器塑料骨架的消息傳開后,全國各地的彩色電視機配套廠紛紛前來合作。寧海塑料制品廠第二年產值就達 450 萬元,隨后更名為寧海彩電配件廠。
02
2000 年 5 月,吉利美日兩廂轎車從吉利北侖基地下線,這是寧波汽車工業史上首臺乘用車整車。鄔永林察覺到汽車行業的機會,于同年 11 月設立了寧波雙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正式進入汽車零部件行業。
其實,雙林模具對汽車行業的接觸始于 1998 年,當時公司爭取到上海聯合電子的國產化訂單,為其開發汽車小油桶的模具。聯合電子成為雙林在汽車領域的第一個客戶,這也為公司后續轉型奠定了基礎。
2004 年,鄔永林因身體原因,將企業管理權逐漸交給 24 歲的兒子鄔建斌。鄔建斌接班后,帶領雙林股份從單一塑料件擴展至汽車內外飾、精密模具、新能源電機等核心部件,并于在創業板上市。
03
2014 — 2017 年,雙林股份先后進行了多項收購和投資:收購湖北新火炬進入汽車輪轂軸承市場;投資知豆汽車;收購德洋電子進入新能源電機、控制器市場。
這些收購迅速拓展了雙林股份的業務邊界,但也帶來了風險。
2018 年,知豆汽車銷量暴跌,陷入嚴重經營困境,雙林股份所持的知豆汽車股份價值迅速縮水。與此同時,為知豆汽車提供電機部件的德洋電子也因為貨款被拖欠而出現資金危機。
這一年,雙林股份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高達 5.03 億元。2019 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 10.60 億元。公司一度陷入困境。
面對挑戰,鄔建斌帶領團隊積極調整戰略。2020 年后,雙林股份逐漸擺脫商譽危機。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公司業績開始回暖。2024 年,公司營收達 49.10 億元,歸母凈利潤猛增 514.49% 至 4.97 億元,創上市以來歷史新高。
04
如今,雙林股份已經從一家地方塑料制品廠,發展成為市值超過 252 億元的汽車零部件巨頭。
雙林股份核心產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傳動驅動智能零部件,二是汽車內外飾。
其中,傳動驅動智能零部件是他們的戰略重點,涵蓋傳動組件、新能源驅動系統以及輪轂軸承零部件。內外飾業務則包括座椅驅動器、車門板、安全氣囊蓋等零部件。通過這些產品,雙林股份不僅服務于國內一線車企,也進入了全球主流汽車廠商的供應鏈。
雙林股份拳頭產品之一是座椅水平驅動器(HDM)。
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雙林股份全球第二大座位水平驅動器(HDM)供貨商,全球市占率達到 15.1%;在中國市場,它穩居第一,市占率高達 32.8%。座椅驅動器也是雙林集團最賺錢的產品之一,承擔著 " 現金牛 " 的角色。
除了座椅驅動器,雙林股份還是中國第三大輪轂軸承供應商,市占率 6.9%,在全球排名第九;在小型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上,是全球第一,市占率 6.4%,中國市場達到 9.5%。
2022 年至 2024 年,雙林股份的營收分別為 41.85 億元、41.39 億元和 49.10 億元;2024 年的經營利潤達到了 5.40 億元,凈利潤 4.98 億,凈利率達到 10.1%,相比 2022 年的 1.8% 有了大幅提升。
到 2025 年上半年,其依然保持盈利,凈利潤約 2.87 億元,毛利率進一步提升至 20.2%。
雙林股份近年來不僅在規模上做大了,在盈利能力上也實現了質的飛躍。對于一家制造業公司來說,毛利率提升至 20% 以上,代表其產品具有較強的技術壁壘和溢價能力。
客戶方面,雙林股份的用戶主要是全球汽車 OEM 廠家和一級供應商,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日產、一汽、長城、福特、北京現代、蔚來等大品牌,還有佛瑞亞、安道拓等零部件巨頭。
05
鄔建斌至今保持著對技術趨勢的敏感度。當人形機器人行業開始興起時,他迅速發現了雙林股份的新機遇。
2022 年 9 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首次亮相。這款機器人全身使用 12 個線性執行器,采用了 " 無框電機 + 倒置滾珠絲杠 + 行星滾珠絲杠 " 的機械結構。其中,單根行星滾珠絲杠價格近 2000 元,價值量較大。
鄔建斌馬上意識到,人形機器人行星滾珠絲杠產品與公司汽車座椅水平驅動器在技術開發上有著同源性。
2023 年 7 月,雙林股份啟動了對滾珠絲杠軸承單元項目的立項。這不僅是高端汽車的核心部件,更是人形機器人關節的 " 命脈 ",雙林股份正式跨入未來產業的新賽道 。
2025 年 3 月,其發布國內首款 " 反向式行星滾柱絲杠 "。這款產品比標準滾珠絲杠結構更緊湊、重量更輕,技術難度更大。他們已對接國內兩家頭部新勢力車企,在人形機器人用反向式行星滾柱絲杠項目進行開發。
同時,雙林股份還通過收購加強產業鏈布局。2025 年 1 月,公司收購了無錫市科之鑫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幫助公司向滾珠絲杠產業鏈上游環節延伸。
截至 2025 年 4 月,雙林股份已經建立了年產 12000 套行星滾柱絲杠產品的試制產線,并向多家客戶送樣。
雙林股份正在把自己從 " 汽車零件公司 " 轉型為 " 智能傳動系統公司 ",未來不僅能給汽車供貨,還能進入機器人和低空飛行器這些新興賽道。
整個汽車零部件行業都在迎來新的機會。
第一個機會來自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電池管理、電子制動等新零部件需求爆發,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分配也在重新洗牌。
第二個機會是汽車的智能化和舒適化,直接帶動了電動座椅驅動器、智能內飾、降噪軸承等零部件的銷量。
例如雙林股份在座椅驅動器上的研發,正好契合了這一趨勢。可以說,老百姓開車時的每一次舒適體驗,背后都離不開零部件企業的創新。
第三個機會則是人形機器人。要讓機器人像人一樣走路、搬東西,核心難點就是關節。絲杠、減速器、電機,這些傳統零部件企業的老本行,正在成為新一代機器人的關鍵零件。
第四個機會是所謂的 " 去液壓化 "。在汽車電子制動(EMB)、工程機械、電動航空等領域,原本依賴液壓系統的功能,正在被電機和絲杠等機電方案替代。
這一趨勢不僅更環保、更節能,也意味著零部件企業有了新的增長點。比如,雙林股份研發的絲杠產品,就可以應用在電動制動系統上,讓制動更精準、更安全。這類需求在未來幾年可能快速放量。
來源:鉛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