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與哈啰出行達成合作,地平線在 Robotaxi 領域又有新動作。
9 月 26 日,地平線發布融資公告稱,計劃籌集約 58 億港元。
地平線通過 " 先舊后新 " 配股模式募資,計劃發行 6.39 億股新股(占當前總股本 4.6%),配售價 9.99 港元 / 股,較前一日收盤價 10.60 港元折讓 5.75%。最終計劃募資總金額約為 63.4 億港元,扣除費用后,地平線凈得約 58 億港元,是其近年規模最大的單次融資之一。
所謂 " 先舊后新 ",即現有大股東先向市場投資者轉讓部分持股,再用轉讓資金同步認購公司新發行的同等數量股票 —— 既避免新增股份對現有股東股權的過度稀釋,又快速引入外部資本,同時通過小幅折讓吸引投資者,兼顧 " 融資效率 " 與 " 股價穩定 "。
同時,公司承諾,未來 90 天內,不會再額外發新股或做類似融資動作,以免對股價造成太大沖擊。
在介紹本次募資資金用途時,地平線明確提到投資新領域,比如與 Robotaxi 相關的計劃。
除了投資新領域(Robotaxi)之外,這筆資金還要用來拓展海外業務(之前的融資主要用于國內擴張);投入研發,提升技術,尤其是中高階輔助駕駛解決方案;以及戰略投資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之所以選擇在當下融資搞 Robotaxi,地平線認為,目前是一個好的融資時機,可以吸引更多新投資者,增強資本結構。同時,也能保證在國內、海外,以及 Robotaxi 等領域有足夠的資金投入。
進軍 Robotaxi 提速
2025 年以來,特斯拉、Waymo、百度等企業的 Robotaxi 業務均取得實質性突破。比如,特斯拉純視覺 Robotaxi 在奧斯汀實現固定票價運營;百度蘿卜快跑累計服務超 1400 萬次;Waymo 計劃將車隊規模擴至 1 萬輛。
行業普遍認為,Robotaxi 已從 " 技術驗證 " 轉向 " 規模化 " 落地。高盛曾發布預測稱,全球 Robotaxi 市場預計將迎來爆炸式增長,到 2030 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400 億至 457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超過 60%。
地平線選擇在今年切入 Robotaxi 領域,也被行業認為是看中 "2025-2027 年 Robotaxi 商業化初期 " 的窗口期。
今年年初,地平線創始人余凱就預判,2025 年智能駕駛產業將迎來真正的拐點,3 年內行業大局可定。他給出了自己眼中的智駕實現時間表:3 年實現脫手開(hands off);5 年實現閉眼開(eyes off);10 年實現隨心開(minds off)。
在今年上半年財報業績會上,余凱透露,受數據驅動等因素影響,高階輔助駕駛轉向 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技術成熟度正在加速。預計 2025 年下半年地平線會和 RoboTaxi 領域的若干運營公司展開合作,提供技術基礎設施。
9 月 11 日,地平線與哈啰出行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近日地平線 "HSD 先鋒體驗日 " 上,地平線副總裁、戰略部 & 智駕產品規劃與市場部負責人呂鵬也透露,地平線與哈啰出行達成合作之后,后續類似合作還會增加。地平線也想在這條路上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推動 Robotaxi 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線與哈啰出行的合作,雙方分工明確,地平線作為 " 技術基座公司 ",聯合哈啰出行研發 L4 級自動駕駛軟件算法、車規級域控制器及配套硬件,完成端到端的系統集成與量產驗證,該方案將直接作為哈啰 Robotaxi 車隊的核心軟硬件系統。
而哈羅出行在這場合作中,將扮演 " 運營商 " 的角色。其首款前裝量產 Robotaxi 車隊,將在 2026 年實現前裝車型量產,達到萬輛規模;2027 年部署超 5 萬輛,形成全無人、收費運營的商業閉環。
作為哈羅出行 Robotaxi 的核心供應商,地平線也將在這兩年實現其 L4 技術的規模化量產落地。因此,地平線此次融資,也被認為其將提速進軍 Robotaxi 領域,準備在 Robotaxi 領域大干一番。
打響智駕終局戰
過去兩三年,Robotaxi 領域的各大玩家,發展得都并不順利,而且短期之內也并未看到其能夠實現盈利的可能。
今年為什么突然就火起來了?在呂鵬看來,其實是特斯拉的技術路線帶給大家對 Robotaxi 的樂觀。
今年以來,Robotaxi 領域的各大玩家一直動作不斷。但最令行業振奮的是特斯拉的 Robotaxi 車隊正式在得克薩斯州開跑。且在隨后的三個月內,特斯拉 Robotaxi 在奧斯汀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擴展服務區域,在運營面積上一度超過了競爭對手 Waymo。
呂鵬指出,如果看完全限定的區域,現在一定是 Waymo 更強;但是如果你看未來的擴張速度、迭代速度、升級能力,那一定是特斯拉強。特斯拉的技術路線讓 Robotaxi 的想象空間和潛力更大了一些。
那么,特斯拉的技術路線是什么呢?與 Waymo 直接從 L3/L4 核心技術出發的跨越式路線不同,特斯拉采取的是漸進式路線,從 L2 輔助駕駛起步,通過真實場景數據迭代驗證,持續完善安全與監管策略,依托海量場景數據和功能閉環逐步覆蓋城區和長尾場景,以快速迭代與擴展能力贏得市場。
地平線則與特斯拉一樣選擇的是漸進式路線,其也認為只有規模化 L2 的量產才能走向智駕終局。
地平線總裁陳黎明表示," 漸進式路線是實現 L4 的更優路徑,扎實的 L2 基礎能力是實現 L4 必經之路。從 L2 出發通過海量數據迭代拓展 ODD 邊界,疊加系統冗余逐步實現 L4 能力,可顯著降低單車投入、提升 ROI。"
今年 8 月,地平線 HSD(Horizon SuperDrive )進行了一次重大升級,從混合式端到端迭代到 " 一段式端到端 + 強化學習 " 的全新版本。
余凱對 HSD 的評價是," 在三至五年之內,HSD 可以帶來接近 100% 安全的體驗。HSD 有望從全場景輔助駕駛升維為全場景自動駕駛。"
不過,即便地平線 HSD 被認為是 " 中國版 FSD",但相比特斯拉從 L2 跨越至 L4,地平線的能力和數據儲備真的夠嗎?
據悉,奇瑞星途 ET5 將于今年 11 月份正式上市,首發搭載地平線 HSD。地平線 HSD 商業化也將于今年底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此外,地平線 HSD 已與全球多家汽車品牌超 10 款車型達成合作意向。未來 3~5 年,地平線 HSD 計劃實現千萬量產目標。
目前,地平線已與全球超 40 家車企及品牌達成合作,中國前十大車企均為地平線的合作伙伴,量產上市的車型超 200 款,量產定點車型超 400 款。征程系列的車載智能計算方案的前裝出貨量已經超過 1000 萬套。2024 年,地平線以 33.97% 的市場份額穩居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智駕計算方案供應商第一," 每三臺智能汽車就有一臺搭載地平線方案。"
相較于特斯拉,地平線供應商的身份,擁有行業最廣泛的車企與生態合作伙伴朋友圈,不僅為合作伙伴提供全棧軟硬件技術方案,還能夠基于征程 6 系列平臺靈活支持合作伙伴自主開發解決方案,已形成 " 技術 - 產品 - 量產 " 的完整業務閉環,能夠將 L2+ 場景的算法、數據與工程經驗高效遷移至 L4 級場景,可面向 Robotaxi 應用需求持續優化系統表現,并實現技術的快速復制與規模化落地。
面對 L2 領域行業其他強勁對手的競爭,呂鵬認為,現在智駕只是在 20% 的階段,市場格局還未定,未來還會有很大變化,但是玩家一定會越來越少。接下來真正比拼的是 " 產品力夠不夠好、組織能力夠不夠好、資金夠不夠充分、投入夠不夠領先、迭代速度夠不夠快。"
多年來,地平線創始人余凱一直強調地平線對于智駕終局的追求,而 L4 本就是地平線追求的長期目標。切入 Robotaxi 領域,地平線想要真正打響智駕終局戰,在激烈的智駕市場,殺出自己的一條路來。
來源:巴倫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