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11是在各種新品的簇擁下開始的,9月份以來,先是iPhone17系列奉上“加量不加價”的新品,點燃消費熱情,又有小米17 Pro接力熱度上新了背屏設計,在社交媒體刷屏不斷,vivo、OPPO、華為等國產手機廠商你追我趕,在10月份接連推新,手機新品的前呼后擁成了今年雙11大促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手機強勢品類新品頻頻出圈,整個3C數碼創新品類也備受關注。有人已經嘗試了AI眼鏡,有人對AI電腦充滿期待,有人在糾結要不要入手一臺家用3D打印機……而正在火熱開展的雙11大促就是大家換新3C數碼產品的重要時機。
《2025年雙11 3C數碼消費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九成受訪者會關注3C數碼產品上新,手機為新品關注度第一的品類,京東是96.4%受訪者高票選出的3C數碼創新產品第一聚集地,93.2%的人會等大促節點換新3C數碼產品,而這個雙11,京東成為3C數碼“資訊了解+購買消費”的雙入口。
超九成人對3C新品敏感度高,96.4%票選京東是創新產品第一聚集地
3C數碼產品已深度融入用戶日常生活,調研顯示,手機、電腦、耳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位列高頻3C數碼產品TOP5,其中,已經成為“生活入口”的手機更以92.4%的高頻使用率“遙遙領先”,電腦緊隨其后,使用率達72.2%。這個雙11,有53.2%的消費者將手機列入了換新“心愿單”,“手機消費第一大國”實至名歸,平板、智能穿戴、電腦也分別是25.8%、24.1%和22.9%的受訪者打算入手的產品。而一直以來,近九成的消費者首選在京東入手3C數碼產品,他們已經形成平臺選擇習慣。

“追新”是今年雙11數碼消費的顯著特征,根據調研,91.7%的受訪者會特別關注3C數碼新品上新,這充分證明了技術革新對消費需求的強大驅動力。緊跟其后的是家電產品(61.4%),比如掃地機器人、投影儀、冰箱、洗衣機等,以及運動戶外(40%),比如運動鞋、露營裝備、運動手環等。
消費對新品的超高熱情,將于“最劃算換新時機”找到釋放的出口,調研顯示,93.2%的消費者表示會特意等待雙11等大促節點購買3C數碼產品,為什么非要等大促?價格當然是第一推動力。59.8%的消費者坦言是被“價格優惠吸引”,他們會因大促降價、補貼等活動入手3C產品,此外,舊設備壞損或性能不足(44.1%)、舊設備缺少關鍵功能(44.0%)也是重要購買原因,一個重要變化是,場景需求變化成為了新增需求的核心原因之一,占比為37.5%,如辦公需要換高性能電腦、運動需要智能手表、露營需要新裝備等。年近40的王先生不久前體檢時查血壓、血脂升高,醫生建議要保持規律運動,他準備趁雙11大促買塊慢跑時佩戴的智能手表,“以前不了解,現在有了需求,簡單了解了一圈,選擇還很多,又有促銷,很劃算。”
深究3C數碼換新驅動因素,越來越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催生了新的場景化的消費需求,調研顯示,今年以來,在智能辦公、戶外運動、影像記錄方面,消費者產生了補充新3C數碼產品的需求,這三大場景也是今年消費者需要補充新3C數碼產品的主要生活場景。適配新場景、提高工作生活效率以及體驗升級成為更新補充3C數碼產品的核心驅動力。在智能辦公場景中,消費者需要具備AI功能的手機、電腦等設備提升工作效率;在戶外運動場景下,智能手環、便攜音響、防汗防水的運動耳機成為熱門選擇;影像記錄場景則推動運動相機、無人機等產品需求增長。
大家熟悉的3C產品之外,AI手機、AI平板、AI電腦等創新數碼品類逐漸進入消費者視野,36.7%的受訪者會關注AI手機,25.9%的消費者對AI平板感興趣,23.4%的消費者想進一步了解AI電腦;此外,便攜運動相機、開放式耳機、3D打印機、AI眼鏡、機器人也成為大家興趣度較高的創新產品。在上海從事金融工作的張女士,每天通勤時間超過兩小時。她最近看中了一款開放式耳機,“在地鐵上戴入耳式耳機總會錯過地鐵報站提示,開放式耳機不僅舒適,還能聽到周圍環境音,跟通勤很搭。”
在購買創新品類時,超半數消費者更關注平臺的售后服務流暢度,是否配備了創新產品的專屬客服解決技術問題,以及有競爭力的常鮮價格優勢、靈活的退換貨保障、可靠的物流,另外,平臺覆蓋品牌全、產品上新快也是消費者的在意點。根據調研,96.4%的消費者票選京東是3C數碼創新產品的第一聚集地。

京東成3C數碼資訊了解+購買消費“雙入口”
調研顯示,近九成消費者在這個雙11有入手3C數碼產品的換新計劃或需求,其中,34.6%的人早已鎖定目標型號,甚至有人提前“下手”;29.8%的消費者則處于“精準比對”階段,只待最佳時機出手。在整個3C數碼品類中,有77.9%的消費者更傾向選擇最新款,其中48.5%的消費者為體驗新技術、新功能優先選最新款,29.4%的消費者則被新品的外觀設計或潮流屬性吸引。
用戶主要在哪里“追新”?答案是京東。調研數據顯示,79.7%的人會先上京東看品類新品或銷量最高產品,看京東采銷直播間介紹。此外,還有34.3%的受訪者選擇看科技類UP主、KOL/KOC對比測評了解產品,另有33.7%的受訪者去社交平臺搜選品攻略、使用體驗,以及33.0%的受訪者在短視頻平臺搜索參數解讀、真機演示等。
京東成為了3C數碼資訊了解+購買消費的“雙入口”,消費者可以高效地完成從“種草”到“拔草”的全過程。在3C數碼購買渠道選擇上,如前所述,京東長期以來保持著“主場”優勢,調研顯示,超87%的人買3C數碼產品首選京東,這一比例遠超淘寶/天貓(4.2%)、品牌官方渠道(3.2%)等其他渠道。深入分析原因,售后服務完善(49.5%)、正品保障(49.3%)、平臺信任度高(48.0%)是消費者選擇京東的核心因素。正品與好服務也奠定了京東多年的高用戶信任度,此外,配送服務優質(47.6%)、優惠力度大(43.5%)也成為重要加分項。
在這個雙11,追求“聰明消費”的用戶們對比后發現,他們信任的京東依然是行業里“比價后價格最便宜、服務體驗最好”的渠道。

近七成消費者手機要買“最新款”,93.1%的人首選京東換新
調研顯示,手機是3C數碼品類中新品關注度最高的產品,68.6%的消費者今年關注了手機新品,其中iPhone 17系列認知度最高,達85.8%,小米17系列以68.4%的認知度緊隨其后,續航能力、存儲空間、性能升級是手機新品上市時最受關注的“新”方面。
在手機換新選擇上,69.2%的受訪者傾向于選擇最新款手機。其中,34.7%的消費者明確表示“換新就要選最新款”,他們追求新功能嘗鮮與性能升級,愿意為前沿“新體驗”支付溢價;另有34.5%的消費者“優先考慮最新款”,但也會根據預算靈活調整,若預算有限則退而求其次選擇舊款。這一數據既體現了消費者對新款手機的偏好,也反映出他們在追新過程中保持理性判斷,印證了“清醒消費”理念的滲透與實踐。

對于“追新”群體而言,選擇最新款手機的核心驅動力集中在兩大維度:一是性能全面升級,56.9%的受訪者認為,最新款搭載的旗艦處理器、大容量電池等配置,不僅能輕松應對未來1至2年的日常使用場景,還能更好地與各類智能設備及生態系統適配,延長手機使用周期;二是解決舊機痛點,36.3%的用戶希望通過換新改善 “信號差、系統卡頓” 等舊機問題。此外,還有25%的用戶為“體驗獨家新功能”選擇新款,例如手機內置的AI大模型、升級的影像算法、創新交互設計等,滿足個性化使用需求。
從事新媒體工作的李樂樂的換新經歷頗具代表性。她近兩年頻繁去線下看演唱會、去音樂節,舊手機的短板成了“心病”,“存了很多直拍視頻后,存儲空間很快告急,手機經常卡成磚頭,微信都打不開,而且舊手機鏡頭配置落后,遠距離拍攝舞臺時,畫面細節就會模糊。” 雙11期間,她下單了一款兼具長焦影像系統與超大內存的機型,“趁著促銷入手很劃算,既能清晰記錄演唱會細節,大內存也能解決存儲焦慮,這下能安安心心用兩年了。”
手機換新上京東,也是主流選項。根據調研,93.1%的消費者會在京東換新手機,其他渠道占比均不足3%。從選擇理由來看,核心原因是長期在該渠道購買數碼產品,平臺信任度高(48.8%),“長期在京東買數碼,從沒買到過假貨,售后也沒扯皮過”;45.2%的消費者看重京東完善的售后保障;40.0%的消費者則表示京東價格優惠力度最大,“能領取平臺消費券,還能疊加以舊換新補貼和國補,到手價最低”;此外,品牌全、機型全、上新速度快也是京東受青睞的重要原因。

在AI技術普及的帶動下,電腦品類也在這個雙11中表現出明顯的換新消費趨勢。調研顯示,73%的消費者關注電腦的AI功能,超八成的消費者會在買新電腦時關注AI功能的搭載。47.0%的消費者表示“條件允許會嘗試選購AI電腦”,37.0%的消費者明確表示“會優先選購AI電腦”,AI電腦的市場接受度持續提升。對于電腦的AI功能, 72.6%的消費者希望通過AI提升辦公效率,56.8%關注AI在修圖、視頻剪輯輔助、文案生成等創作領域的應用。
除了AI電腦,家用3D打印機和AI眼鏡也逐漸受到消費者關注,79.1%的消費者了解家用3D打印機,興趣創作(55.4%)、家庭實用場景(48.8%)、教育學習(48.1%)是吸引他們的主要用途,已成為不少家庭的“新玩具”。AI眼鏡方面,視覺效果(35.6%)、實用場景功能(34.3%)、輕量化體驗(34.2%)是核心吸引力,72.1%的消費者有嘗試意愿,36.3%的消費者已在關注具體品牌,等待技術更成熟、價格合適時入手。
今年雙 11,3C 數碼消費市場以“需求旺盛、買新主導、場景升級”三大特征,勾勒出技術創新與消費需求共振的清晰圖景。從手機、電腦等核心品類的“追新熱”,到AI設備、3D打印機等創新品類的“破圈潮”,不難發現,“技術適配場景”已成為驅動消費決策的核心邏輯,消費者不僅為“新”買單,也更看重產品能否解決舊問題、可否帶來新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