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九號品牌出品、九號品牌全球代言人易烊千璽主演的科幻微電影《記憶奇旅2:最后上傳》正式上線。影片上映12小時內,全平臺播放量即破1億次,遠超第一部《記憶奇旅》播放量記錄,并成為愛奇藝歷史首支科幻榜排名第2的科幻微電影。
影片延續“科技×情感”的敘事風格,以“未來出行”為主題展開,借“凌波膠囊艙”與“九號微電影概念車”的虛構設定,提出一個核心問題:當科技足以帶人抵達任何地方,我們真正想去的地方,究竟是什么?

與這部影片相互呼應的,是現實中的技術變革。8月,九號公司正式發布自研短途交通全域操作系統——凌波OS(NimbleOS)。它的出現,意味著兩輪出行行業的競爭焦點,正從“硬件堆料”轉向“系統能力”的比拼,智能化進入以操作系統為核心的新階段。
從“堆參數”到“系統能力”:行業邏輯的切換
在過去十年,電機、減震、電池容量等硬件指標幾乎定義了兩輪車的性能上限。但隨著供應鏈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各品牌間的差距被迅速拉平——硬件性能已不再構成核心壁壘。
新的競爭點開始轉向系統層。九號提出的凌波OS并非增加功能,而是重構邏輯。它通過統一底層語言,使動力、電池、制動與通信系統實現協同,讓原本各自獨立的硬件“說同一種語言”,形成閉環。由此,車輛的每一次啟停、能量回收與安全防護,均能在系統層面獲得最優調度。
這意味著智能化從“功能清單”走向“系統定義”,從堆疊參數轉變為優化體驗邏輯——誰能建立系統層的穩定性和可進化性,誰就能在下一輪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安全邏輯:從點狀防護到全鏈路穩定
在凌波OS的設計體系中,安全是寫入系統底層的原則,而非附屬能力。系統通過縱向整合動力控制、電池管理系統(BMS)、行車記錄與主被動呼救功能,將原本分散在不同模塊的安全機制整合為一體化網絡。
這使安全從“硬件觸發”演化為“系統預測”——當用戶輕剎時,系統自動判斷是否優先回收能量;當檢測到地面濕滑時,動力輸出會提前削減;若發生異常跌倒或碰撞,系統自動觸發呼救鏈路。
安全不再依賴用戶決策,而以“無感”的方式貫穿整個出行過程。正如《記憶奇旅2》中所表達的那樣:安全的意義不在于讓人緊張地駕駛,而是讓人能放心地感受風與路。
跨端互聯:車輛不再是孤立硬件
凌波OS的另一核心能力,是構建“云—車—端”一體化生態。系統并不限于某一車型,而是打通九號全品類出行設備,使不同終端共享數據、邏輯與服務。
這意味著,在未來出行中,當用戶在手機端規劃路線時,車端可根據電量、坡度與交通狀況自動優化能耗方案;當車輛上傳騎行行為與續航表現后,云端會生成更貼合個人節奏的動力策略;而當用戶更換車型或增加新設備,原有的賬號、配置與偏好也可無縫繼承。

換句話說,車輛從“單一硬件”變成了“系統節點”。它能隨用戶習慣和環境動態進化,形成一個可持續演化的出行網絡。這也是兩輪出行從制造業邏輯邁向“系統運營”的關鍵一步。
從工具到情緒載體:出行的再定義
如果說安全與系統協同解決了出行的理性部分,那么凌波OS的第三個維度——個性化,則讓兩輪車開始具備情緒表達的能力。
現階段已經上線公測的“皮膚商城”和實現支持的“節日音效”只是一個起點,未來,節日彩蛋、騎行模式切換等功能,讓用戶能夠以“定義體驗”的方式參與騎行。而在硬件層面,九號推出的MFN模塊化生態,為用戶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間?,F已上市的智能尾箱、底盤氛圍燈,均可在系統框架下實現原生車輛控制。
這種開放性不僅提升了可玩性,也改變了人與車的關系——從過去“車輛決定使用方式”,變為“用戶定義車輛形態”。系統記憶、行為學習與情緒識別的疊加,使騎行從機械運動,轉向有反饋、有溫度的體驗過程。
當出行成為表達方式,效率與愉悅便不再對立。兩輪車從通勤工具,轉向生活方式的延展。
行業遷移:從硬件到系統的結構性轉折
凌波OS改變的不是單一產品,而是行業競爭的邏輯。
過去,硬件性能提升帶來體驗躍升,但邊際效應正趨于飽和。如今,真正決定用戶感知的,是系統的協同效率與可持續演化能力。行業由此進入“系統能力驅動”的階段。
對九號而言,凌波OS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更是品牌定位的上移——從硬件制造者轉向出行系統的構建者。這種轉變,使九號具備了跨平臺、跨場景的協同能力,也為兩輪出行向更高層次的智能化邁進奠定基礎。未來的競爭,不是誰跑得更快,而是誰讓用戶在路上,感受到更多自由與可能。
這與《記憶奇旅2》的敘事邏輯高度契合:未來的出行,不再是科技主導人的行為,而是讓人重新掌握選擇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