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過去三年的全球 AI 軍備賽中,阿里巴巴的主要精力放在面向 B 端的 AI 基建上,在 To C 的 AI 原生應用中,并沒有投入過多精力。高盛也提出了 "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AI 基建看阿里,AI 應用看騰訊 " 的觀點。
然而,阿里巴巴不會輕易放過爭奪下一代超級流量入口的機會,在 2025 年臨近收官之際,向行業又投下一顆重磅炸彈。
在阿里啟動 " 千問 " 項目的消息傳出四天后,11 月 17 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問 APP 公測版上線,并表示要 " 基于全球性能第一的開源模型 Qwen3,憑借免費,以及與各類生活場景生態的結合,與 ChatGPT 展開全面競爭。"
顯然,隨著千問 Qwen 模型能力的持續提升,阿里認為其殺到 AI 原生應用一線戰場的時機已經到了。
千問 APP 前身為阿里 2023 年 9 月上線的首款 AI 原生應用——通義千問 APP(后更名為通義 APP),此番 " 嶄新亮相 ",宣告了阿里將全力進軍 AI to C 市場的野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其對該 APP 此前只有 300 多萬月活的不滿。
千問 APP 如今已然站到了阿里巴巴 AI 戰略的核心位置,是其搶奪下一代超級流量入口的先鋒,阿里核心管理層更是將 " 千問 " 項目視為 "AI 時代的未來之戰 "。
然而,這一仗并不好打。AI 原生應用的競賽已經走過了兩年多,今年更是呈現白熱化的跡象。從目前的戰況來看,如今全球市場上第一的 ChatGPT 月活用戶已達 7 億,國內市場上豆包、DeepSeek 以超 1 億的月活暫時領先。
科技巨頭們都在瞄準 AI 時代的超級入口火力全開,千問上線無疑將加劇這場競爭。遲來的阿里能否通過千問實現彎道超車,改寫 AI 原生應用的格局,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對標 ChatGPT
今年的阿里可謂是戰斗力十足。" 千問 " 項目算是繼 AI 基建、淘寶閃購后,阿里 2025 年高調宣布的又一集團層面的戰略項目。
早在 11 月 13 日,就有市場消息稱,阿里巴巴已秘密啟動名為 " 千問 " 的戰略級項目,以 Qwen 最強模型為核心打造個人 AI 助手——千問 APP,目標直指 ChatGPT。
當日,阿里巴巴股價大幅拉升,一度漲幅高達 6%。
如今靴子落地,據華爾街見聞了解,11 月 16 日,各大應用商店就悄然上線了千問 APP。
要對戰 ChatGPT 的阿里,也宣布面向全球市場的千問 APP 國際版也將在近期上線,要借助 Qwen 模型的海外影響力與 ChatGPT 直接爭奪海外用戶。
阿里方面表示,這次發布的千問 APP 是一個初級版本,將用最先進的模型,打造一個 " 會聊天能辦事的個人 AI 助手 "。
除了聊天足夠聰明外," 能辦事 " 將是千問 APP 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尤其在生活領域,千問 APP 已展現出強大潛力。
據知情人士對華爾街見聞透露,阿里巴巴正在計劃將地圖、外賣、訂票、辦公、學習、購物、健康等各類生活場景接入千問 APP,讓千問具備更強大的辦事能力。
之所以敢于直接宣戰 ChatGPT,阿里手上有兩張王牌,一是全面免費,二是已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認可的底層技術能力。
要知道,作為 " 頂流 " 的 ChatGPT 現在提供免費版本和付費訂閱計劃。免費版對所有人開放,但消息數量、響應速度和功能受限。付費計劃以美元計費,按用戶每月收費,支持月付或年付,Plus 計劃每月 20 美元,這顯然是其用戶增長的一大阻礙。
阿里在 AI 基建上的投入有目共睹。在 2 月份提出三年 3800 億投入 AI 基建計劃的基礎上,9 月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 CEO 吳泳銘再次甩出王炸,表示計劃追加更大的投入。同時他稱,到 2032 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在 2022 年的基礎上提升 10 倍。
在模型層面,阿里巴巴旗下的開源模型千問 Qwen 已然擁有了全球影響力。
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2025 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指出,中美頂級 AI 大模型性能差距大幅縮至 0.3%,接近抹平,阿里 Qwen 重要模型貢獻度位列全球第三。
此外,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 2025 年 GTC 大會上的演示披露,Qwen 在全球開源模型中市占率最高且還在增長。
Qwen 已成為不少開發者和企業級市場的首選。沙利文 9 月報告指出,阿里通義在中國企業級大模型調用市場中,位列第一。
截至目前,阿里千問 Qwen 已開源 300 多款模型,在全球主要模型社區的下載量已經突破 6 億,衍生模型突破 17 萬個,超越美國 Meta 的 Llama 成為全球第一的開源模型家族。
不難發現,阿里現在對外傳播的模型名稱統一為千問 Qwen,此番將通義 APP 更名為千問 APP,或許也是希望讓全球用戶更容易理解這款 APP 與 Qwen 模型之間的關聯。
AI 助手大混戰
在這輪 AI 大模型浪潮中,阿里推出旗下首款 AI 原生應用的時間其實并不晚,早在兩年前就推出了通義千問 APP,那時候,互聯網巨頭中正式上線 AI 原生應用的只有百度、字節跳動,騰訊是在去年 5 月才上線元寶,DeepSeek 也是在今年初橫空出世。
通義千問 APP 上線后的表現一直不溫不火,月活用戶情況可以說和市場上的頭部應用之間存在斷檔。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當前 AI 原生 APP 頭部格局相對穩定,9 月份,豆包超過 DeepSeek,二者月活躍用戶規模分別為 1.72 億、1.45 億,排名第三的騰訊元寶月活躍用戶規模為 3286 萬,通義千問 APP 則以 306 萬月活用戶數排名第十。
相較于通義千問 APP,過去在阿里內部,夸克其實才是阿里希望重點打造成 AI 時代超級入口的產品。今年 3 月,夸克更被升級為阿里 AI 旗艦應用,成為阿里 "AI to C" 的拳頭級產品。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隨著 AI 能力的提升,阿里還是覺得對話式 AI 助手是更好的形式,接下來阿里會重點發展千問 APP,并把它放進夸克。
夸克的產品定位是 AI 搜索和 AI 瀏覽器,和淘天、1688、高德、海外電商等一樣,都屬于原本業務的 AI 化;而千問 APP,如今算是阿里唯一的原生 AI 應用。
千問 APP 如今和夸克一樣同屬于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群,由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群總裁吳嘉負責。
千問團隊對外透露,對于千問 APP,公司在產品、算法層面一直在做相關的準備工作,差不多在 2025 年夏天,阿里核心管理層的討論會更多一些,國慶前是阿里上上下下對千問項目討論最密集的時候。
最終是吳泳銘做出的判斷和決定——阿里巴巴必須要有一個 AI 原生的 C 端超級入口。
阿里管理層認為,AI 發展將經歷 " 學習人 "、" 輔助人 " 和 " 超越人 " 三個階段。目前,大模型的能力已經進入到 " 輔助人 " 的 Agentic AI 時代,阿里大力入局 C 端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
阿里此次發力 AI 原生應用的投入力度不小。據悉,9 月后,阿里內部已抽調超過百名核心工程師,在杭州總部獨立劃出兩層辦公樓作為 " 千問 " 項目的專屬陣地。
然而,阿里面對的不僅是多個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還有增長越發困難的行業現狀。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截至 2025 年 3 月,DeepSeek 以 1.94 億月活登頂,豆包、元寶緊隨其后,月活分別為 1.16 億和 4164 萬。不能發現,到 9 月份,頭部 AI 原生應用的月活數據并沒有出現明顯上漲。
此外,截止到 2025 年 9 月,移動端 AI 原生 APP、In-APP AI 及手機廠商 AI 助手整體規模分別為 2.87 億、7.06 億、5.35 億,三季度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3.4%、9.3%、1.2%,存在明顯的增長瓶頸。
當前 " 通用平臺 " 的巨頭角逐,一些垂類賽道的 AI 原生應用反而有不錯的表現,如 AQ、小云雀、星繪三季度復合增長率分別達 83.4%、90.8% 和 33.3%。
多年來,阿里一直被質疑缺乏在電商之外打造 C 端爆款的能力,C 端流量入口幾乎被微信和抖音占領。AI 大模型機遇下,阿里重拾 C 端野心,迎來了再次突破自己的機會,但以通用 AI 助手為矛,千問 APP 要想成為 AI 超級應用,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來源:全天候科技
